|
|
簡介
歷史
沙紅線原名沙中線,為2001年政府邀請兩間鐵路公司的沙中線工程計劃,提交以設計、建造、營運及融資安排為基礎的建議。據沙中線的工程計
劃綱要所載, 沙中線是連接大圍及港島商業中心區的直通鐵路線。根據工程計劃綱要內指明的規定, 沙中線實際上由3個部分組成:
(a) 大圍至鑽石山線(包括位於大圍的新車站或與現有港鐵大圍站共用的綜合車站,以及一條直通往擬議沙中線鑽石山站的鐵路線);
(b) 東九龍線(包括一條在鑽石山、位於東南九龍發展區的啟德、
土瓜灣、馬頭圍、何文田或機利士路及紅磡設有車站的鐵路線); 及
(c) 第四條過海鐵路線(包括一條橫跨維多利亞港在會展、金鐘及中環西設有新車站的鐵路線)。
本線資料
2009年,港鐵決定興建沙紅綫及東鐵綫(廷伸部分)。
2016年落成。
東鐵綫主要改變
定綫
東鐵綫將廷至金鐘,由紅磡開始進入隧道。於紅磡出站以後,直入海底隧道,經添馬到達金鐘。
增加車站
科學園、添馬及金鐘。
列車編組
.過海列車將減至9卡,並保留頭等。非過海列車將不減卡數,保留頭等。當中由紅磡開出之列車將往落馬洲,由金鐘開出之列車將前往羅湖。
.往羅湖/落馬洲之頭等車廂將改為第7卡,往紅磡/金鐘之頭等車廂將改為第5卡。
.由金鐘開出之列車將會使用千禧列車、由紅磡開出之列車將會使用英製中期翻新列車。
信號及班次
繁忙時間:往落馬洲/紅磡之列車約7分鐘一班車;往羅湖/金鐘之列車約2分鐘一班車。即約每1.5分鐘將有一班列車到達沿綫車站*。
非繁忙時間:往落馬洲/紅磡之列車約9分鐘一班車;往羅湖/金鐘之列車約4分鐘一班車。即約每2.5分鐘將有一班列車到達沿綫車站*。
*沿綫車站指紅磡、旺角東、九龍塘、大圍、沙田、大學、科學園、大埔墟、太和、粉嶺及上水站。
全綫EMU將棄用ATP,改用ATO與Seltrac系統。但柴油火車和直通車可繼續用ATP及AWS。
沿綫信號燈將不會停用。東鐵綫(廷伸部分)亦會加裝信號燈。
沙紅綫
定綫
沙紅綫將由烏溪沙,經由沙田圍等原馬鞍山綫車站,到達大圍,穿過大圍-鑽石山之隧道,途經鑽石山、啟德、土瓜灣、何文田,到達紅磡總站。
增加車站
鑽石山、啟德、土瓜灣、何文田及紅磡。
列車編組
8卡,將會使用千禧列車。
信號及班次
繁忙時間:約3分鐘一班車。
非繁忙時間:約5分鐘一班車。
全綫EMU將使用ATO與Seltrac系統。
(於BVE中,列車只會CM mode行駛。)
紅磡站月台編排
G/F |
|
P1 |
往落馬洲 |
P2 |
往屯門 |
P3 |
往屯門 |
P4 |
往落馬洲 |
P5 |
直通車 |
P6 |
直通車 |
|
|
B1/F |
|
P7 |
往羅湖 |
P8 |
往烏溪沙 |
B2/F |
|
P9 |
往金鐘 |
P10 |
不載客列車 |
工程進度
完成。
工程圖片
會展站
鑽石山站
預計完成日期
己完成
下載
暫停下載
所有列出作品採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 Alike 3_0
Hong Kong進行許可。
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nc-sa/3.0/hk/deed.zh_HK